旅游服务

颈联很重要,我们看诗人的颈联如何施工。

中国旅游行业报 作者:王艳   |   发布时间:2022-01-17

接到咨询一份,作品如下:

  《国庆节出游随笔》

  深秋客宿在盘山, 梨木台中赏景观。

  细雨朦胧生雾瀑, 清溪欢快下峰峦。

  蓝天丽日难相聚, 绿树红花却互联。

  暗叹嫦娥空寂寞, 岂如俗世武陵源。

  照例先看格律,因为个人觉得,现在的人如果写出七言八句却是古风,那证明没入古诗的门。纯粹是看着像古诗,以为七言八句就是古诗。那是没有意义的,在当下写七言八句的古体诗,你还不如就直接写篇小散文的好。

  首句“深秋客宿在盘山”,平仄为“平平仄仄仄平平”,是为平起平收格式律句。整首诗平起入韵,押新韵“八寒”部,其中颔联、颈联对仗,符合律诗规则。

  格式没有问题,那么就可以看看表达、文法、意境方面了。而这方面的内容,首先得读懂,他写的是什么,才好开口。

  “深秋客宿在盘山,梨木台中赏景观”,交代时间、地点、事由。纯粹的“赋”,没有感情注入,顶多是“深秋”二字透露出一丝凉意。

  首联起得非常简单,甚至有些平平无奇,但也未尝不可,只要能为整体做贡献,就无碍。

  颔联承,“细雨朦胧生雾瀑,清溪欢快下峰峦”。细化写景,展开得也不错。值得注意的是,对句使用了“欢快”一词,这是否就是整首诗情境的基调呢?如果是,当然不错,但如果不是,那这里就显得有些突兀了。

  我们写诗,在动笔之前就要考虑好我要表达哪种情感,然后在创作中选择合适的意象,用匹配的字词来进一步勾勒渲染,让读者跟随着字词一步步走进你的思绪。除了特有的修辞手法之外,要注意避免情绪跳脱,更不好的就是情绪明明不跳脱,用词却骤变,这是文字上的不成熟。

  比如这里出句明明细雨蒙蒙,雾气如瀑布流淌,渲染出一丝清泠感觉,下句忽然就欢快起来。显然颔联内部意象都不统一,正负相抵,这一联对整首诗的意象营造就做了无用功。

  当然,也可能是诗人本身仍然情感淡定,纯粹写景,如入“无我之境”——所以还得看后面的写作走向。

  颈联很重要,我们看诗人的颈联如何施工。

  颈联转,“蓝天丽日难相聚, 绿树红花却互联”——看到这里,我不禁产生了一个黑人问号脸……前面都按文法走得好好的,原本是很期待颈联出些东西的,可这写的什么呢?这首作品如果垮掉,必然是从这里开始的。这两句依然在写景,虽然“起承转合”不是一定要遵守的文法,但是是最稳妥的写作方式。当然也有很多作者习惯前三联都写景,然后尾联强势转、收、合,一样可以成为佳作。

  不过这一联即使从字词上来看,也不是很明白。“绿树红花却互联”是什么意思?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诗人为了对仗和平仄合格,也是拼了老命了。

  不是读不懂,其实不复杂。颈联出句写没有天晴的遗憾,对句为了强行对仗,霸蛮写了眼前的红花绿树。

  蓝天和丽日很难碰到了,绿树和红花却互相点缀——这么理解字面意思应该没问题吧,可这完全是废话啊,特别是对句。为对而对,非常不可取。

  我们暂时不管,看看尾联是否强势,改写前面三联写景的平淡安排。

  尾联“暗叹嫦娥空寂寞, 岂如俗世武陵源”,要说收合,也将就。因为首联是写客宿山中,末句“ 岂如俗世武陵源”也归结到赞扬山中景色美。

  但是武陵源是张家界,作者不是说去蓟县盘山,怎么联系到一起的?难道是用武陵源的风光来比喻盘山美景,再拿来调戏“嫦娥空寂寞”?

  这种思维,确实相当空灵跳脱。用这种实际存在的地名来比喻另一个地方,不是不可以,但是很容易让我这种对武陵源熟悉的人产生一种错误解读。如果没有自注说明,对盘山风景区有认识,那么读者一定会认为诗人是在张家界旅游写的作品。

  造成这种混淆是不应该的,也是可以避免的。不过作为个人作品,这里改不改倒是无所谓,因为并非此诗的主要问题。

  主要问题还是思路问题。

  尾联的出句写到嫦娥空寂寞,对句写到不如武陵源,说明作者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情感要表达的,虽然是在尾联有些晚,但还是有想法的,整首诗并不是从头到尾写景的幼儿园作品。

  但是尾联的嫦娥空叹与前三联的写景有关联吗?

  没有。

  山里下着小雨,溪水叮咚流淌,绿树红花映衬——这和嫦娥有一分钱关系?你至少要看到月亮,想起嫦娥,才算是情感逻辑上有链接吧?

  所以这首作品的思路是完全断裂的,把原本不错的尾联比喻感叹生生排斥在写景之外。

  整体的不和谐,就是它的最大问题。

  综上所述,理清思路,搞明白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,就是这首作品修改的关键所在。

  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理解,这就是简单地看见美景,然后感叹天宫不如凡间——我们不做过多的思维探讨,因为每个人思路延展不同,我们只能尽量流于表面,浅层理解。

  那么这首作品的感情基调,就是对美景的欣赏,也就是说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舒适的,开心的。谁看见美景不开心呢?

  所以颔联对句的“清溪欢快下峰峦”,就没有问题。如果简单理解、调整的话,最关键就是从美景到嫦娥的思维转向从何而来。而这一点,正是颈联需要承担起来的。

  原本的颈联完全就是两句废话,甚至因为强行对仗而不好理解。我们不如重新写过,从前面两联山间景色转换到和月色、嫦娥相关的意象中来。既言之有物,又承担起“转”的关键作用。

  我们将颈联转换到写人,观景之人,同时带出月亮相关。注意整体的感觉是舒适的,惬意的,同时情境要与雨后山中的大环境匹配。

“神清气定虚长啸,云散风收锁月阑。”

  雨住云收,月亮出现,不过雾气中显得月晕很重。清晖千里,山中一片空蒙,观景之人神清气爽,恨不得仰天长啸,又怕打破寂静,便隐而不发。

  终于长啸转为暗叹,可惜月晕光华,锁住桂宫仙子,不见人间如斯美景。

  如果不对其它地方改动,那么这首七律就变成这个样子:

  深秋客宿在盘山, 梨木台中赏景观。

  细雨朦胧生雾瀑, 清溪欢快下峰峦。

  神清气定虚长啸, 云散风收锁月阑。

  暗叹嫦娥空寂寞, 岂如俗世武陵源。

  这是根据原诗思路理顺之后,改写颈联的作品。通过颈联,咱们把景色和尾联的感叹做了有机连接,让读者的思绪可以跟随着文字一起前行,不会因为修辞不顺、思维跳脱而断片,但是整首作品还是停留在夸赞景色之美。

  如果在思路上继续延伸,就要做出改变——这是个人想法,也就是说如果我来写,我会怎么做。

  我会把“俗世”换成“尘世”,自然而然地进行字词境界提升,这个大家可以自行体会。然后我肯定会把“武陵源”这个让中国人都会产生误会的词去掉,但是很显然在这里用仙山之类的比喻也是不恰当的,毕竟嫦娥是仙子,你景色再美也未必对她有诱惑。

  那咱们人间什么才对嫦娥有优势呢?其实作者也写出来了:“嫦娥空寂寞”。她的痛点是寂寞,那么咱们就把“武陵源”这三个字换成人间欢华,这样才真正能对嫦娥展现出优势,才真正有资格去“叹嫦娥”。

  深秋客宿在盘山, 梨木台中赏景观。

  细雨朦胧生雾瀑, 清溪欢快下峰峦。

  神清气定虚长啸, 云散风收锁月阑。

  暗叹嫦娥空寂寞, 岂如尘世共贪欢。

  注意,这和前面改过的作品虽然只有四个字不同,但是思维上就已经走偏,不仅仅停留在旅游景点的美景描写。思路上开始发散,甚至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某方面情感。

  写诗,不就是为了言志抒情嘛。

  你要纯粹是写红花绿树,写山雨如烟,那远不如发一张照片来得清晰明白。